>>企业价值评估基本方法: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和市场法
其中,资产基础法也称成本法,是指以被评估企业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负债价值,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
收益法,是指将预期收益资本化或者折现,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收益法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股利折现法和现金流量折现法。收益法是从企业获利能力的角度衡量企业的价值,建立在经济学的预期效用理论基础上。
市场法,是指将评估对象与可比上市企业或者可比交易案例进行比较,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市场法常用的两种具体方法是上市企业比较法和交易案例比较法。
>>企业财报中必须关注的几个科目
无论实务中我们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进行价值估算,都需要在采用被评估企业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估算,所以说,了解并正确使用被评估企业财务报表是我们评估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今天就来谈一谈企业财报中几个需要关注的科目。
在项目开始的时候,评估专业人员拿到企业的财务报表,首先并不需要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过阅读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检查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告,一般来说月末和年末编制,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资产、负债(包括股东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资产负债表由资产和权益两部分组成,每部分各项目的排列一般以流动性的高低为序。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表是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反映,属于动态财务报表,反应经营成果,是关于收益和损耗情况的财务报表。直接明了地揭示企业获取利润能力的大小、潜力以及经营趋势。利润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来编制,主要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收入减去支出之后的净收益。
现金流量表展示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对应的时期内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数据,并下设明细项目。评估专业人员将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明细与报表中的其他项目结合分析判断,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更清晰、真实的认识。
一、应收账款
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企业利用应收账款操纵利润通常途径如下:
1、在期末搞虚假销售,对方没有支付产品的款项,而企业将这些“售出”产品的收入计作当年的收入,同时将其对应计入应收帐款。仅仅即从账面来看,这些虚假销售与正常销售一样,同样有销售合同和产品转移,从会计处理上难以区分,因此从报表中也难以看出。应收账款的虚增,直接影响资产基础法中应收账款的估值,同时导致的收入虚增,由于影响了收入的历史数据,使得收益法对未来现金流的计算产生了偏差。评估专业人员只有综合比较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得到的现金”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帐款”几项数字结合,并着重通过检查临近截止期末应收账款凭证,期后是否及时回款及有无冲回应收账款,来综合判断当年销售收入的质量及应收账款真实性。
2、通过坏帐准备的计提,调控损益,从而调节当年的净利润。通常来说坏账准备的主要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坏帐准备采取怎样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选择权是留给企业的。那么,究竟提多了还是提少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局外人似乎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不排除某些企业会出于利润调控的目的,定出偏低或偏高的计提比例。
例如,有企业为避免滑入亏损,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较低的提取比例。另一种情况是,有企业可能会在头一年较大比例计提,第二年由于收回部分应收帐款,从而冲回坏帐准备,以求利润在年度间转移。对应收帐款坏帐的计提政策变更要采取追溯调整,这样,应收帐款坏帐的计提对利润的影响,将分布在各个年度。在追溯调整的背景下,某些企业可能有意把利润在各个年度之间进行“按需分配”。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投资者往往更关注当期业绩,而对以往已披露信息的调整,一般投资者未必有足够地关注,这样,企业可能会利用投资者这种“习惯”,在调整时倾向于将负面影响统统“追溯”进以前年度,而尽可能使当年的报表好看一些。而对坏帐准备的“巧妙”追溯,除了可以借助前述计提比例的途径之外,操纵帐龄分布也是途径之一,事实上,对以往应收款项帐龄的划分,未必容易分那么清楚,在帐龄分布上作文章,也可以达到某一年多提而另一年少提的目的。
对于坏账准备的处理,此处就体现出评估与财务审计的差异,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往往不会财务上的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而是采用个别认定法,具体明细具体分析,每个明细都需要追本求源,寻找依据,评估其应收账款能否收回的可能性,对估值作出合理的判断。
二、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是应收款项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估中,无论资产基础法其他应收款的申报及收益法中现金类非经营性资产中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的准确与否均会对估值产生直接影响。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除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为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其他应收款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其他应收款通常包括暂付款,是指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各种往来资金混于其中,目前,科目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即是大股东占用资金,2002年底,中国证监会曾普查1175家上市企业,发现676家存在大股东占用资金现象,占用资金总额为966169亿元。
大股东侵占资金的方式无外乎以下三种:1、往来借用。2001年*ST江纸(600053)对大股东江西纸业集团占用的资金9.91亿元计提了坏账准备2.34亿元;2002年*ST江纸被占用的资金增加到10.03亿元,企业相应计提了坏账准备3.60亿元;2003年被占用资金仍高达9.94亿元,企业再次计提了坏账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3.53亿元。*ST宁窖2002年对应收宁城集团(*ST宁窖的原控股股东)及其子企业的各种款项4.95亿元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理由是宁城集团净资产为负数,已经资不抵债。2、在经营来往中迟迟拖欠应付款项。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企业都是从原有国有大型企业改制而来,上市企业与原有企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也就出现大量的关联交易。而在这些关联交易中,大股东将应付款长期拖欠,直至成为上市企业的坏帐。这种形式的占用在上市企业中是比较多见的。3、让企业为大股东借款提供担保。大股东到期不还,企业只好代还。
三、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以货币资金或货币等价物支付供应单位的款项。预付账款的虚增,直接影响资产基础法中预付账款的估值,同时导致的虚减成本,由于影响了成本的历史数据,使得收益法对未来现金流的计算产生了偏差。在日常核算中,预付账款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账,如预付的材料、商品采购货款、必须预先发放的在以后收回的农副产品预购定金等。对购货企业来说,预付账款是一项流动资产。
预付账款一般包括预付的货款、预付的购货定金。施工企业的预付账款主要包括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等。如果余额较大长期没有核销,则可能是关联方占用资金,也可能是少结转成本虚增利润。例如,企业预付款1千万元购买固定资产,但3年未收到设备,这笔资金很可能被关联方占用;企业把资金汇给客户,挂其他应收款或预付帐款,客户把资金作为回款转回企业虚增收入。
四、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存货在商业类企业主要指购入后计划转售的商品,在工业类企业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它们以取得时实际成本计价。确定存货成本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企业无论采用何种存货计价方法,均会在报表的会计政策一项进行说明。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重要的组成项目。它所占到的金额通常占流动资产的大部分,一般可达到流动资产金额的50%-80%。而且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低。存货过多,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利润;存货过少,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提高企业效益,满足经营的需要,必须明确一个合理的存货数量。如果存货数量相对销售成本较高,可能为产品销售不出去造成积压,而其实际价值远低于成本,企业价值高估,企业少结转成本以虚增利润,企业价值同样会被高估。存货通常来说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品种、数量、规格多而杂,不易核实,而存货能够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影响企业利润,被企业操纵的可能性比较大。
利用存货操控利润一般或可能通过以下几种基本方法:1、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存货计价的方法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可以产生一定的利润调整空间。如某企业的2016年报显示,由于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原来的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企业的销售毛利率由2015年的14.3%上升到2016年的16.7%。由于销售毛利率的变化,使得企业2016年的主业利润增加了3809万元。2、存货计价不当。比如,通过提高产成品入库单价,多转产品销售成本,少计利润;不及时处理变质报废、质次价高、长期积压的存货,少提存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利用材料成本差异调节利润,视利润的需要随意结转;实物运动与账务核算脱节,产成品实际几年前已经发出,甚至有的已形成呆死账款,但是因未收到货款会计不作任何反映和处理,造成该确认的销售收入无法确认,存货严重不实,可能虚增利润。
以上仅仅是财务报表中几个常用科目容易存在的一些问题的举例,而在实务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企业财务报表相结合作出判断,使之更好的为企业价值评估服务,为客户作出更合理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