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巨大的偿债压力和融资冲动,城投债退出历史舞台的脚步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多个中西部省份城投人士22日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在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机制背景下,此前主要依靠政府平台融资的城镇化项目正遭受巨大冲击。面对资金困局,不少地区一方面快速推动PPP项目应用,一方面采取地方财政牵头,平台公司、银行等入股的形式建立城镇化发展基金。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新基金隐形担保的属性,决定其借基金之名,行城投之实。城投债或面临“死灰复燃”的局面。
“马上就要4月份了,各地都已经初步制定出年度预算,但需由财政部批准的地方政府发债规模至今未定,PPP能推进到什么状态仍不明朗,这让地方预算制定者无从下手,心里没底。”22日,一位接近地方政府的城投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他认为,“作为过渡期,今年地方政府发债配额肯定有限,而PPP项目推行尚不成熟。以本省为例,面对今年近3000亿的城市基建资金缺口,只能另想他法了。”
该城投人士所说的“另想他法”是指,一是快速推动PPP的应用。该省财政厅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PPP管理中心,邀请咨询机构培训,让工作人员快速掌握PPP推广应用的操作办法。年初,已经发布了首批近30个项目,总投资超800亿元。二是鉴于省银行的资金相对宽裕,财政厅牵头建立了一支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由省级平台和省财政拿出150亿,地方财政和地方平台拿出600亿,撬动交通、建设和浦发等三家商业银行,各拿出750亿,目标是建成一支总量为3000亿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