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消息,中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日前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不久前采取的降准、降息操作是为满足银行间市场适当合理的流动性需要,货币政策并没有向宽松的方向发展。
该人士指出,目前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存在将操作手段变化判断为取向变化的误区。央行一直强调执行中性的货币政策,即货币供应量保持在GDP增长量加上预计通货膨胀率,再加上2%-3%的不确定性因素的水平上,只要货币供应量控制在这个范围,货币政策就是中性的。
吴晓灵认为,央行目前采取的结构性政策,主要是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补充政策,总体看,货币政策仍是一个总量政策,结构性政策只是阶段性的、辅助性的手段。
她还建议,新常态下,要积极关注、化解风险点,包括加大处置“僵尸企业”的力度,减少不良资产积累,释放有效信贷;合理化解政府债务的存量,通过重组和置换等不同方法科学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存量。
央行2月28日发布通知称,自2015年3月1日起,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各下调0.25个百分点。此次央行采取对称方式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解释称,此次调整是根据当前经济基本面的运行态势进行的适度微调,重点是继续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并未改变。
瑞银证券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3月2日发文,认为3-4月可能是下一个降息时点。另外,在资本外流的背景下,央行有必要再次降准、并通过其他方式注入流动性,以维持稳定的流动性环境。因此,今年信贷扩张速度应超过GDP增速,给企业还息留出空间、并缓冲房地产下滑对经济的拖累。